| 
 安全阀 (1)位号:填写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上该安全阀的位号。 (2)作用:安全阀用于气体或水蒸汽的泄压;泄压阀通常用于液体介质的泄压;安全泄压阀用于气体、水蒸汽或液体的泄压,其中全启式用于气体和水蒸汽,而微启式适用于液体。根据介质状态进行确定,然后在相应的栏中画Ö即可。 (3)类型:根据安全阀的背压进行选择。  通用式(全启式、微启式):填写全启式或微启式。 全启式安全阀开启高度大于或等于四分之一阀座喉径; 微启式安全阀开启高度小于四分之一阀座喉径。通用式安全阀其泄放能力受背压的影响极大,背压增量不宜超过定压的10%。 平衡型安全阀按其结构特点分为(波纹管式)平衡、(活塞式)平衡和导阀控制安全阀,根据工艺要求在相应栏中画Ö即可。平衡安全阀能使背压对其工作特性--开启压力、回座压力、开启高度及泄放能力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平衡型安全阀用于背压增量超过定压的10%条件,但一般背压也不宜超过定压的50%,背压=静背压+背压增量。 (4)要求数量:填写安全阀数量。 (5)安装位置:有特殊要求时填写,例如:安装在距被保护设备较远。 (6)被保护设备管道名称:按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填写被保护设备管道名称。 (7)被保护设备管道位号:按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填写被保护设备位号 或被保护管道的管道号。 (8)操作压力和容器或管道设计压力:被保护设备、管道的操作压力和设计压力。 (9)操作温度和容器或管道设计温度:被保护设备、管道的操作温度和设计温度。 (10)规范: 容器管道设计:填写容器或管道设计应用的规范。如GB150-89或ASME等。 安全阀选用依据规范:如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89或ASME等。注意安全阀选用依据规范必须与其保护的容器管道设计规范相一致。 (11)介质名称:填写排放介质的名称如合成气、乙烯、C5馏分等。 (12)主要组分:对组份不明确的介质填写有代表性的组份的化学名称如丙烯、丙烷等。 (13)介质状态(液体或气体):指排放介质通过安全阀泄压部件时的状态,分为气、液、气液混合物。 (14)泄放温度下的密度:填写排放介质的密度。 (15)分子量:填写排放介质分子量。 (16)介质粘度:填写排放条件下的介质粘度。 (17)压缩系数Z:填写压缩系数(如需要) (18)Cp/Cv:填写比热比。 (19)泄放量计算: 工艺人员分析研究可能引起系统超压的各种因素。根据选用依据规范的规定计算在各种单一事故情况下为了确保系统安全,该安全阀所需的泄放能力。一般来说可取各种事故中安全泄放能力最大值作为该安全阀的工艺要求安全泄放能力。也应仔细研究、考虑两种或多种事故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影响,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将它们单独发生时的泄放量叠加或部分叠加作为安全阀所需的安全泄放能力。 (20) 设定压力:是安全阀刚好开启时的入口压力,按容器、管道设计应用的规范填写。如果安全阀直接与被保护的设备或管道连接,入口阻力降可以忽略不计,则该安全阀定压最高可取设备或管道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或设计压力。若安全阀通过管道、阀件、管件等与被保护设备或管道相连,则应注意在泄放条件下,安全阀的入口阻力应小于安全阀定压值的3%,同时该安全阀的定压值还应考虑其入口压降的影响。 (21)允许超压百分数:允许超压是安全阀排放介质的数量达到规定的安全泄放能力时 ,安全阀入口压力高于其定压的增量。安全阀允许超压百分数必需遵循被保护设备、管道所应用的规范。 (22)泄放压力:指安全阀达到规定安全泄放能力时,阀进口侧压力(表压)。 泄放压力=设定压力+设定压力x允许超压百分数 (23)静(已有)背压:指安全阀末开启时因其它排放而造成的背压,它可能是恒定的,也可能是变化的。 (24)背压增量:指安全阀开始泄放后背压的增量。 背压为静背压和背压增量之和。 (25)排放去向:按实际系统填写。 (26)有效的泄放面积:设计时按选用依据规范推荐的计算公式算出安全阀泄放面积。  
  
 
 
 
 
 
 |